金鱼

金鱼(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在动物分类学上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亚目(Cyprimoidei)、鲤科(Cyprinidae)、鲤亚科(Cypriniae)鲫属(Carassius)。  

金鱼(Carassiusauratus),鲤科鱼类,是由野生红黄色鲫鱼演化而来。远在晋朝就有“赤鳞鱼”—金鱼的文字记载,堪称中国的国粹。  

金鱼是世界著名三大观赏鱼类之一,发源于中国,已有1700多年历史。  

金鱼在我国观赏鱼出口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金鱼体态优美、品种繁多,其体色有红、黄、蓝、紫、黑、白、双色、三色、五花色等,其体形有狮头、高头、水泡、龙睛、绒球、珍珠鳞、蝶尾、虎头等。  

金鱼的5个代表品种草金、红龙睛、鹤顶红、水泡、黑寿。  

2022年12月,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培育出了一款散发24k黄金光泽的金鱼新品种——“金兔”。 

形态特征

金鱼在分类学上与鲫鱼同属一种,与鲫鱼相比,金鱼在外部形态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异,但总体上整个鱼体可分为头部、躯干、尾部三个部分。头部的最前端是口,后部有鼻、眼和鳃盖。有些品种头部上端有肉瘤,有些品种鼻部上方有绒球,有些品种眼部凸出、位置朝上或有水泡,还有的品种鳃盖外漏形成翻鳃。金鱼躯干体披鳞片,主要有正常鳞、透明鳞和珍珠鳞。其侧面具有侧线,不同品种金鱼的侧线上鳞、侧线下鳞和侧线鳞数目不尽相同。典型的金鱼躯干具有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和尾鳍,个别品种无背鳍或臀鳍。金鱼尾部由尾柄和尾鳍构成,其尾鳍形状变化多端。  

进入繁殖期的雄性金鱼在鳃盖边缘和胸鳍上会出现白色的追星,这是辨别金鱼性别最准确的时刻。辨别雌雄金鱼的另一个重要差别是泄殖孔,一般雄性的小而狭长,呈凹形;雌性的大而略圆,向外凸。  

傅毅远根据金鱼外部形态特征将金鱼分为五类29型,即金鲫类、文金类、龙金类、蛋金类和龙背金类(见图1)。  

外部形态的变异

金鱼的身体由头部、躯干(胴)和尾部3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分界线不太明显。通常是从身体的吻端到鳃盖的后缘,与胸鳍开始处划一垂直线称为头部;从鳃盖的后缘到肛门或臀鳍的开始处称为躯干部;从肛门或臀鳍开始处到侧线后端鳞片的后缘称为尾部。  

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鲫鱼。但从外部形态来看,与鲫鱼却有极大的不同,几乎没有一个单一性状没有发生变异。现介绍如下:  

体型的变异

金鱼有银灰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紫色、蓝色、透明、花斑和五花等。野生鲫鱼的颜色是暗淡的,不鲜明的。而家养的金鱼有许许多多鲜艳的颜色。从表面上看来,好像金鱼在家化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新色素。其实不然,从鳞片的显微镜观察,存在于色彩鲜艳五光十色的金鱼中的色素同样也存在于色彩不鲜艳的野生鲫鱼中。金鱼的颜色成分只有3种:黑色色素细胞,橙黄色色素细胞和淡蓝色的反光组织,所有这些成分都存在于野生鲫鱼中。家养金鱼鲜艳的、多变的体色,不过是由于这3种成分的重新组合,重新分布,强度、密度的变化,或消失了野生鲫鱼原有色素中一个或更多的成分而形成的。在金鱼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曾有褪色的现象。黑色金鱼如墨龙睛、墨水泡等,有随年龄而变化现象。有些黑鱼在2-3年内褪为橙红色、或红黑色,有些褪成黑白色,另一些保持黑色较久。永久黑色的金鱼很少。各品种金鱼在幼鱼阶段都呈现灰褐色,经过一定时期的发育之后,由于色素细胞的部分消失而转变为成鱼的体色。唯独紫色、透明和五花的区别较其他各色金鱼为早些,在体形分化后肉眼便能区分。  

体形的变异

野生鲫鱼的体形是长椭圆形且侧扁的。家养金鱼的体形较短且两侧较圆凸。陈桢教授曾对金鱼和鲫鱼的体尺作了测量,经计算得出了很有意义的结果。如金鱼的体长对头长的比例众数为2.4,而鲫鱼的是3.5。这表明金鱼是属短身型,而鲫鱼是长身型。而体高对头长的比例众数,金鱼和鲫鱼二者是相同的,均为1.2。这说明在对头长的比例上,金鱼和鲫鱼有相同的体高。而金鱼体高看起来似乎要比鲫鱼者为更高,实际上是由于其体长缩短的缘故。  

鳞片数目的变异

家养金鱼侧线上的鳞片数目可以少至22片,多到28片。野生鲫鱼的变异范围为28-32片。家养金鱼的侧线鳞众数为26片,而鲫鱼的为29片。这很明显是与体长有关。鳞片因外伤而脱落后,可以再生,但是再生鳞的形状大小和着生的位置与原来鳞片有所差异,因此影响观赏。饲养金鱼应尽量避免鳞片脱落。  

背鳍的变异

有正常背鳍和无背鳍(龙背)2种。所有野生鲫鱼和大多数家养金鱼品种具有正常鳍;少数品种的背鳍消失,完全无背鳍,它们的背部是圆的,平滑的。还有一些残背、短背和背部有些突起,不过这些变异不为饲养者所喜欢,通常在幼鱼阶段便淘汰掉了。  

胸鳍的变异

成对的胸鳍位于金鱼的胸部、鳃孔的后面,有短的和长的。从吻端到胸鳍的距离对头长的比例众数,家养金鱼和野生鲫鱼的众数均为1.0。笔者曾观察到一尾具有双胸鳍的变异,非常罕见。  

腹鳍的变异

成对的腹鳍位于金鱼的腹面底部,有短的和长的。从吻端到腹鳍的距离对头长的比例众数,家养金鱼为1.6,野生鲫鱼为1.7。  

臀鳍的变异

金鱼的臀鳍位于肛门后面的附近,所有的野生鲫鱼都是单臀鳍,家养金鱼则具有单臀、双臀、上单下双(3臀)、残臀和无臀鳍。从吻端到臀鳍间距离,对头长的比例众数,家养金鱼的为2.1,野生鲫鱼的为2.7。从吻端到腹鳍和吻端到臀鳍间的距离的结果来看,很明显是与体长有关。可见家养金鱼体长变短是从腹鳍开始,到臀最为显著。  

尾鳍的变异

金鱼有单尾、双尾、上单下双(3尾)、垂尾、展开尾 

头形的变异

我国各地饲养者把头型分为虎头、狮头、鹅头、高头、帽子和蛤蟆头。在这些头型中,有的是同一类型,在各地有着不同的名称。如北京饲养者称为虎头的,在南京称为狮头。在北京称为帽子的,在南方称为高头或鹅头。笔者同意陈桢的命名,把头型区分为平头、鹅头和狮头3种类型。  

截至2022年11月21日(报道时间),有记录以来世界上最大的金鱼重67磅4盎司(约61斤),已经活了20年。  

生活习性

金鱼性情温和,一般寿命在6年左右,也有较长的。金鱼属于一种杂食偏肉食性的淡水鱼类,具有发达的咽喉齿,可以吞食较硬的饵料。金鱼对水温的适应能力较强,但是不能适应温度的剧烈变化,其适宜的水温在18-26℃,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金鱼的摄食和生长繁殖。金鱼喜欢偏弱碱性的水,水体的pH值在7.5-8.0较为适宜。在我国北方春夏交接之际,水温开始回升的时候,金鱼也进入了繁殖期,这个时期的水温控制在20℃左右较利于金鱼的产卵和孵化。

分布范围

从世界范围内看,金鱼养殖主要集中在亚洲,养殖规模最大及影响范围最广的为泰国及日本,另外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均有分布。  

目前,除西藏以外的省份,均有金鱼养殖场或观赏鱼交易市场。国内金鱼以四大产区为主,为福州市、京津地区、苏杭地区、广州市。其中,福州市位于首位,2017年度福州市有近60家金鱼养殖场,面积为133hm2,80多个品系,素有“中国金鱼之都”美誉。  

起源驯化

金鱼是从野生鲫鱼驯化而来的观赏鱼类。中国是最早驯化出金鱼的国家。自然界中的鲫鱼体色为背灰腹白,在天然水中比较容易躲避敌害。有时,鲫鱼的色素细胞发生变异而使鱼体呈金黄色。如果没有人的干预,这样的变异个体会因容易暴露目标而被敌害吃掉。中国人在比较早的时候即开始发现和利用这种变异。  

金鱼起源于中国,有文献记载晋桓冲游庐山时见湖中有赤鳞鱼,金鱼最早发现于我国晋朝(公元265-420年间)。在唐代金鱼被半家化饲养用于行善放生,自宋代开始养殖金鱼,在明清两代发扬光大,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家对金鱼的保种和繁育做出了大量的贡献。金鱼于1502年传到日本,至二战后日本又通过台湾引进多个品种,金鱼在17世纪末传到英国,18世纪传入欧洲,1874年传入美国,之后传遍全世界。我国学者陈桢将其演化归纳为4个阶段:①野生状态的红黄色鲫鱼到半家化状态的阶段;②池养阶段—金鱼家化的开始;③盆养阶段;④有意识人工选择阶段。由此不难看出金鱼是由野生鲫鱼经历长期自然突变与人工选择、杂交等因素演化而来,金鱼发展至今已有很多品种。  

品种分类

金鱼的分类较为多样,按传统分类,大概分为草金鱼、有背鳍及无背鳍。其中,草金鱼是鱼市最常见的彩鲫;有背鳍又分为文种和龙种,代表品种分别为狮子头和龙睛;无背鳍又分为蛋种和龙背,代表品种分别为兰寿和望天眼。  

金鱼有“文鱼”、“龙睛”和“蛋鱼”。“文鱼”就是最普通的双尾金鱼,从鱼的背部俯视,如同“文”字。“龙睛”具有进一步的变异,眼睛凸出。“蛋鱼”的变异更为明显,体型完全不同于野生状态的流线形,而变为椭圆形。鱼的背鳍也退化了。另有更进一步的变异,是鱼头生出赘肉,俗称“狮子头”。宝奎《金鱼饲育法》对金鱼的基本类型和“狮子头”作了如下介绍:  

龙睛鱼:“龙睛鱼,此种黑如墨,至尺余不变者为上,谓之墨龙睛。又有纯白、纯红、纯翠者,有大片红花者,细碎红点者,虎皮者,红白翠黑杂花者,变幻多种,不能细述。文人每就其花色名之。总以身粗而匀,尾大而正,晴齐而称,体正面圆,口圆而润,于水中起落游动稳重平正,无俯仰奔窜之状,令观者神闲意静,乃为上品。又有一种蛋龙睛,乃蛋鱼串种也”。  

蛋鱼与狮子头:“蛋鱼,此种无脊刺,圆如鸭子。其颜色花斑,均如龙晴,唯无墨色,睛不外突耳。身材头尾,所尚如前。又有一种,于头上生肉,指馀厚,致两眼内陷者,尤为玩家所尚,以身纯白而首肉红为佳品,名目狮子头鱼:愈老其首肉愈高大。此种有于背上生一刺,或有一泡如金者,乃为文鱼所串之故,不足贵。”  

文鱼:“文鱼,此种颜色、花斑亦如前,亦无黑色,身体头尾俱如龙睛,只两眼不外突,年久亦能生狮子头,所尚如前。有脊刺短者,缺者,不连者,乃蛋鱼所串耳。”  

目前,金鱼市场最为火热的是中国兰寿,国寿与泰寿、日寿并称“世界三大好寿”。福州市是精品国寿的主要产区,国寿要求俯视与侧视并重,头瘤发达,梳子背(宽背),中长身、中小尾的发展趋势,十分适合家庭玻璃缸养殖。北京市、天津市金鱼养殖场以王字虎头、宫鹅最具名气,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观赏金鱼养殖面积近万亩;苏杭金鱼养殖场以蝶尾、水泡金鱼闻名;广州市观赏鱼养殖规模大,养殖品种最具名气的为鎏金,广东省还具有全国最大规模的观赏鱼交易市场—花地湾,是国内观赏鱼玩家最爱的观赏鱼交易场所。  

泰国观赏鱼除颇有名气的泰国斗鱼、泰国虎鱼外,金鱼中的泰狮、泰寿也颇受好评。泰狮跟国内狮子头金鱼相似,其突出特点为头部高、头瘤紧实,无鳃瘤,主要特点在于尾展,尾展要求上翘下垂,尾扇大而宽,尾部夹角小,尾柄粗壮,可侧视亦可俯视,适合于家庭玻璃缸养殖。2018年,品相较好的泰狮在国内价位大概在1000元乃至几千元;泰寿属蛋种金鱼,又称泰国兰寿,其特点是弯刀型的背部及突出的吻瘤,十分适合侧面观赏,俯视次之,适合玻璃缸养殖,国内价位一般在500元乃至几千元以上。泰国金鱼生长速度快,成长期较国内短,尾部特色鲜明,当岁金鱼规格较大,竞争力强;在国内金鱼圈有较高的认可度。日本观赏鱼最有名气的当属日本锦鲤,同时,日本兰寿在金鱼届也占据重要一环,日寿的特色是头部肉瘤发达,重俯视,轻侧视,游资稳健。日寿养殖注重品系发展,品系主要有协会系、宇野系等,不同品系的金鱼选育标准也不同,形态要求有较大差异。日寿又称“俯视兰寿”,适合养殖在水槽、水池等方形俯视欣赏为主的器皿中。日寿在兰寿中属于晚熟品种,一般需要2-4a,观赏性状才可完美展现,有些类似国内的鹅头红金鱼,相比较而言,日寿的养殖寿命较长。日寿养殖重于精致。目前,国内价位高,一条品相完美的日寿,大多在万元以上。同时,日本的土佐金鱼、地金等,也具有较为独特的观赏性。  

在中国古代金鱼专著中,记录品种最多、最详细的,是蒋在邕的《朱鱼谱》(见图2)。至于金鱼有多少花色品种,中国古代金鱼专著一般认为“种种变态,难以尽数”,列变化的原因与人的选择有关:“人好尚与时变迁,初尚纯红纯白,继尚金盔金鞍⋯⋯总之,随意命名,从无定颜者也”。还有人认为颜色的变化和饲养或生长阶段有关:“至颜色鲜明,全在养法。龙睛鱼一出皆黑色,蛋鱼一出亦近黑稍淡。渐大渐变,有满白、有满红、有黑红、有红白、有碎花、有整花。其中颜色变化不能一,尽在养之得法。若一失法,往往常出肉红、肉白之色”。  

繁殖

亲鱼外形选择一般包括形态、动态、色彩、健康、规格五个方面。亲鱼形态特征标准应为品系纯正优良,特征明显,身体均匀,体型、尾型标准。  

色彩标准为:色彩以通体浓艳鲜明为佳。单色鱼要求色纯无瑕斑;红色鱼要从头至尾通红似火;墨色鱼要乌黑闪光;双色鱼要色块相间而不乱;鹤顶红全身银白,头顶肉瘤端正,红如五月榴花。选择体格健壮,无伤无病,鱼体无霉斑,鳞片完整,无掉鳞现象的亲鱼。  

(1)通过选择1-2龄雄鱼和2-4龄雌鱼的新雄老雌亲鱼,采取雌雄分养的方式,合理放养密度,加强高蛋白饲料和动植物性饵料的投喂,保持合适的水温,充足的光照以及维持清新的水质环境,同时加强亲鱼疾病的预防等措施,强化亲鱼产前培育,有利于提高金鱼怀卵量。  

(2)在繁殖过程中,采取雌雄比为1:1~3的雄鱼多于雌鱼的配比组合及尽可能的采取远缘交配法,可以提高金鱼受精率;同时选择晴朗的天气,合适的鱼巢,采取冲水刺激等方式可以提高金鱼产卵量。  

(3)采用金鱼自然繁殖方法操作最为简便,在大批量的繁殖生产中容易实施,并能避免亲鱼因人工繁殖而受伤,大大降低亲鱼产后死亡率。人工繁殖方法相对复杂,工作量较大,但产卵量比自然繁殖明显增多,在人工繁殖的三种人工授精方式中,湿法授精方式能最大程度的减轻亲鱼受伤程度,受精率较高,而人工雌核发育受精率相对较低,现阶段人工雌核发育正处于研究试验阶段,但其得到的后代能很好的获得遗传母本的优良性状,具有较高的纯度,发展前景很好。  

饲养方法

养殖池建造

在通风情况良好、向阳并且有着充足水源以及排灌较为方便的地方建成鱼池,鱼池的面积可根据农村庭院面积大小、庭院形状进行建池,建店前要把原有地表进行平整夯实,用砖砌筑池底及池壁,池高一般0.6-0.7m为宜,形状以长方形为宜,建池时要做到注水、排水口的建设,利于注、排水。池底排水口要有一定倾斜口,利于排水。可用大棚膜铺底,经济实用耐用。鱼池四周搭建防护措施,防止小孩溺水。对于新建的鱼池在使用前需要出去其碱性,主要方法是在蓄满水之后加入稻草或者是麦秆进行浸泡,时间是15d左右,排除碱性,再用清水冲刷几次,然后加入新水即可使用。  

水源选择与培水

庭院养殖水的水源一定要做到充足,水质要保证良好、无毒、无杂质。在通自来水的农村庭院以自来水为佳,自来水取水方便,且含菌少,最适宜养殖金鱼。在建设养殖池的时候需要加装过滤循环系统装置,该装置能够通过释放活性细菌、过滤漂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以及消毒灯程序来促进生态平衡。放鱼之前必须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清塘,杀灭池内有害生物,消毒后一周左右,注入自来水或者地下水,暴晒后再用。  

养殖期间保持水色。夏季天气晴朗,每天下午四点后换水,每次换水为总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晚上的时候通过气泵或者是喷淋水的方法增氧,如果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浮头现象时,可以向池内加双氧水进行解救。夏天气温超过32℃时,池上架设遮阳网辅助降温。  

成鱼放养

成鱼放养前要清除池内的漂浮物等有害物质,金鱼放养密度,每平米1-3cm可放养100-400尾,6-10cm可放养50-100尾,在鱼苗阶段,单养为主。在生长过程中,金鱼放养密度的大小应根据鱼体生长不断进行调整。  

饵料投放

饵料投放坚持三定原则,定质:蛋白质含量高,新鲜清洁;定量:注意观察池中金鱼每次吃完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内吃完为宜;定时:夏天上午七点左右,下午三点左右,冬天由于鱼游动少,可在中午前后喂养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一次喂养的时候必须要一次喂足,并且需要根据鱼的食欲情况来适当加喂浮萍或者是少量的颗粒饲料,庭院养殖之中主要是采用的人工合成颗粒饲料,人造饲料是相当优良的辅助饵料,同时也是天然饵料短缺时候的最好的代替品。  



分布范围

现存(原产地):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苏门答腊)和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半岛和沙捞越)。

现存:柬埔寨、缅甸、泰国、越南。

现存和介绍:新加坡。  

该物种产于越南、泰国东南部和柬埔寨的湄公河流域,缅甸特纳萨林(Tenassarim),向南的哥乐河(Sungai Golok)、婆罗洲、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该物种也被引入新加坡。  

种群现状

该物种的野生数量自1970年代以来,在其分布范围内密度非常低,持继显著下跌。是国际水族贸易组织高度重视的物种,已经列入濒危物种贸易公约附录一。自1975年以来,在亚洲有许多注册的CITES育种将它们产生的标本引入到一些国家。其他国家限制或禁止拥有这一物种。  

非法交易一直没有停止,时而发生。整个物种的分布范围内,各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的栖息地退化,是该物种的主要威胁。例如,一些沼泽栖息地被改造成农业用地,森林生境的地区被转化为种植园。在印尼森林火灾已经影响大部分的分布范围,特别是泥炭沼泽森林。该种在评估其生存环境区域被占用,栖息地质量下降的程度,水平面积的下降的范围,被评为濒危状态。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1年 ver 3.1————濒危(EN)。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  

饲养方法

水质调解

氯气:静置48小时或燥晒24小时。如果急用可按每100千克水加入0.63克大苏打,也叫‘海波'(即硫代硫酸钠)搅拌溶解后即可使用。  

氯胺:这个成分一般不会提到,很容易被忽视,这也是养好鱼的关键问题之一。有些地区的水质中有较高浓度的可溶有机物,如果这时水厂直接加入氯气,就可以与这些有机物结合形成一些致癌物质,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水厂在水中同时加入氯气和氨气,这两种物质可以结合成一种新的物质叫氯胺,而氯胺不与水中的有机物结合,所以当除掉水中的氯气后氨还是会在水中的。这需要一个良好的氮循环,既利用生物过滤可以去除。在这里要提醒刚买新缸的朋友,为什么许多朋友在换新缸时很容易死鱼,就是因为新缸中的生物分解过滤没有形成,在时水中氨的浓度会很高,以至会杀死你的爱鱼,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沸石片去掉水中的氨。  

龙鱼的生存需要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质,硬度要求软水。pH值6.5-7.5之间,DH值3-12。水温24-28摄氏度都可以。亚硝酸盐含量以及氯含量最好为零。磷酸二氢钠注意:每天调节pH值的度不要超过0.5-1pH,剧烈振荡将导致龙鱼的死亡。提示:适当的爆气、打氧可以起到稳定pH值的作用。  

微妙的氮循环:只要鱼缸中放入鱼,它们就会排出氨和其他废物到水里,水中的氨浓度会升高,当然水中的有益微生物(硝化细菌)会分解氨,使之转化为亚硝酸盐(有毒),再转化为硝酸盐(无毒)硝酸盐的浓度通过换水控制调节(所以有规律的换水是很必要的)。注意:硝化细菌的形成需要1周左右的时间,转化有害物质也需要1周左右,整个由氨到亚硝酸盐再到硝酸盐的变化过程就叫氮循环。要使一个新缸达到良好的氮循环状态,需要2-3周左右的时间切勿急躁。  

水质的应急处理:

如果养鱼的生物过滤没有形成或遭破坏,而鱼出现问题急需处理水质,此时对水中氨的处理:

换一部分水(1/4左右)降低浓度

在过滤器内加入沸石(市场有卖)快速吸附氨

添加入硝化细菌(推荐用干粉的)来分解氨

对水中亚硝酸盐的处理:

换水(同上)

放入适量的无碘盐(以平均100升水中加入5克左右)  

新鱼入缸

新鱼刚刚买回时,鱼缸里的空气泵要经过至少24个小时运行,以彻底根除水中的氯气。如果一直使用生物过滤器那么最好让水达到PH值6-7,水温为25摄氏度。在鱼缸中加入小食盐(近似1或2茶匙加在每5加伦或20公升的水中)以减少真菌攻击的危险并且使鱼健康而且提升它的胃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在新鱼的原缸里取水回自己的鱼缸(如果原缸的水没有问题的话),已取回1/3为最好,以利于新鱼对环境突变的不良反应。建议龙鱼从小养起。  

日常管理

每周至少换水20%-30%,氨含量不要超过0.1百万分率(mg/l)。不要使温度、pH值突然变化,如变化突然会导致龙鱼的突然死亡。每周测试pH值和其它有毒物质的含量以遭遇不策。换水时一定要小心谨慎,要避免龙鱼受惊。而且饲养龙鱼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完全的换成新水,否则会对鱼造成伤害。如果见到龙鱼的鳍和鳞片脱落的话,就是换水过多造成的你可以暂停换水它们就会自然的复原;但换水量也不可太少,太少会使鱼鳍变得不透明、眼球浑浊严重的会造成腮盖翻转。  

鱼缸尺寸

由于龙鱼属于大型鱼类,鱼缸至少长1.5米,宽0.6米,高0.7米。鱼缸一定要加盖,龙鱼属于上层游动的鱼,喜欢跳跃,以避免无人时跃缸而出窒息而死。  

光照时间

红龙鱼需要光很多,每天光照最好达到4个小时。其它龙鱼也最好能达到8个小时的光照。有些养鱼爱好者,比如养红鱼,喜欢用红色的光来照红龙鱼,这样以达到更好的效果。龙鱼最好的光照是白天的日光,长期使用灯光会遮暗龙鱼的背部。  

过滤方法

龙鱼幼鱼体形过大所以不太合适养在水草箱里。鱼缸大那么过滤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了。适用于龙鱼养殖的过滤系统主要有上部过滤器、外置式过滤器、上部+抽水沙层式过滤器、溢流式过滤器几种。但要注意的是在布置龙鱼箱的时候你应该考虑布置一个扬水马达(冲浪泵)这样做的好处极大:

可以形成强力的水流、

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更加重要的是可以使龙鱼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以维持鱼体的优美体形、

也很重要的是,可以避免龙鱼翻腮,发生翻腮时可以对翻腮进行修剪,在复原期使用扬水马达可以促使生长中的腮翼平顺。  

适时喂食

龙鱼在吃食时用力过猛会撞到缸里的某一个角度以导致受伤,喂食时最好在鱼缸的中间来投食。龙鱼属于肉型性动物,大部分龙鱼的食谱为,青蛙、泥鳅、板球、金鱼、蚂蚱、小虾等等。在喂食有一个加色的问题,比如说红龙,喂食红箭或小虾就对红龙的增色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红箭和小虾体中含有红色素。

12厘米以下的幼鱼刚刚开始吃生饵,这时你可以投喂刚刚脱壳的白色面包虫、小虾(一定要去掉头尾,最好是剥成虾球投喂以免硬壳伤其肠胃)、血虫等较适口的饵料。要少吃多餐一天投喂四次。

15厘米左右的小龙鱼可喂食正常的面包虫和小虾(小虾最好去掉虾剑)、也可以投喂1.5厘米的小鱼。此时的龙鱼生长迅速,食量惊人。可适当增加投饵次数和投饵量。

20厘米以上的龙鱼可以投喂较大型的鱼、虾、泥鳅、肉块等饵料。还可以投喂各种昆虫等活饵,这些都是龙鱼喜欢的食物,但要注意不要让这些饵料受到污染。  

另外,内脏,尤其是肝脏是不合适喂养龙鱼的,其较多的脂肪会造成龙鱼的疾病。活饵中金鱼并不是一种好的饵料,研究显示专吃金鱼的龙鱼饲养在狭小的水族箱里所染上的传染病或寄生虫几乎全是金鱼传染的。 人工饵料最好是使用脂肪含量较少的牛肉,当然有条件的话,可以买成品的龙鱼专用饵料。不过刚开始投喂人工饲料的时候龙鱼会很不习惯,需要人工驯饵。  

养殖密度

若养殖体长20厘米的龙鱼,在5平方米的水族箱里可以放养15尾、15平方米30尾、40平方米40尾、200平方米120尾。可见密度一样要尽量的减少。  

繁殖方法

龙鱼可以存活18年左右,它们的生长期和成熟所用的发育期很长,一般雌鱼须6-12年,雄鱼须5-16年才可繁殖(这要看你的养殖水准了)。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龙鱼都能在水族箱里繁殖,象金龙鱼就不行。主要在水族箱中繁殖的龙鱼有银龙、红龙、青龙、澳洲龙鱼等几个品种。 龙鱼和慈鲷鱼一样属口孵鱼类,而且也是自然配对的鱼。自然界中的龙鱼繁殖时会将鱼卵含在口中孵化,孵化后雄鱼会在仔鱼附近看管,遇到敌害来袭或惊吓时,亲鱼会将仔鱼含在嘴里直至危险过去。这样子会一直维持到仔鱼能自行觅食为止。  

进行龙鱼的水族箱繁殖,首先龙鱼繁殖的水体要宽,比较好的繁殖箱最好在2米以上200×90×60或者250×100×60的水槽都可以。 亲鱼的准备:由于龙鱼有自己配对的习惯,不喜欢有人为的给它们伴侣。所以可以自小将数尾稚鱼一同饲养(5-7年),由其自由配对。也可以在大水槽中将已经成熟的鱼一雌一雄放置于水槽两侧,用隔板隔开,隔板上一定要打上洞,以利于两侧的水循环。鱼会适应这里的情况,当你发现龙鱼有发情的现象时就抽开隔板,这时它们会作出特殊的追尾动作,接着会互相撕咬鱼鳍,特别是臀鳍到尾鳍这一段。龙鱼会受到惊吓而跳跃,或者冲撞,甚至会造成龙须断落和出血。这样的伤害短时间内不会对龙鱼的生命构成威胁,所以大家要忍耐。几天后,如果两条龙鱼开始平静下来,并且开始缓慢的游动有了亲密的靠在一起的表现就说明配对成功了。如果依然打斗得厉害就说明配对不成功,你就该检查所配对的鱼是否还未成熟?是否水中有什么不应该有的物质?然后将它们分开饲养,重新配对。 成熟雌雄鱼的辨别:雄鱼一般喜欢在雌鱼面前炫耀自己一番,最主要的是雄鱼的体形修长,胸鳍也较长,呈深红色。雌鱼的腹部由于卵的原故显得饱满胀大。产卵期时雌鱼的输卵管突出。雄鱼的输精管则凹出。这都是区别。  

水质管理

配对中的龙鱼都会有受伤现象,所以水质的管理在繁殖当中极为重要。

1、要注意饵料的投喂不要过量,并且必须及时的抽取残饵。

2、发现有患病的迹象时应立即进行药浴处理,并注意预防其它的鱼感染。由于龙鱼对药品极为敏感,所以投药量要比平常少很多,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在龙鱼的疾病中提到。药浴期间要注意比平时多换水。

3、pH值保持在6.2-7.2以防止酸性过多症,水温在26-28摄氏度。 当你做好这些,看到亲密的龙鱼夫妇靠在一起,停在水族箱的底部某处静止不动时,这里就是它们选好的产卵场所了。赶紧找东西遮遮光吧。这样可以使它更加安心,方便产卵。 当看见雄鱼将卵含到嘴里时就可以耐心等待幼鱼的孵化了。雄鱼照顾鱼卵的时候雌鱼就会在一旁守护,大约经过60天左右,鱼苗就会在雄鱼的口中进进出出了。鱼爹会慢慢的将幼鱼放出来显得关爱备至。这样 一直要到90天左右。幼鱼会较少的进出鱼爸的嘴了。这时就可以悄悄的将幼鱼捞起来了,捞的时候要有耐心,因为其他的小家伙肯定会躲到鱼爸的嘴里久久不出,这就慢慢的等吧。雄鱼一般会含住40枚卵,但最后只会有十来条小鱼。可见龙鱼的繁殖实在是不容易。 从产卵开始前亲鱼就会停食,直至幼鱼离开雄鱼都不会进食,所以一次产卵繁殖对雄鱼的伤害是极大的。如果繁殖前的喂养不够好的话,雄鱼会因此一蹶不振甚至死亡所以要注意繁殖前的饲养准备工作。对鱼卵进行人工孵化的试验还未取得进展,所以雄鱼不得不一直的辛苦下去了。  

文化内涵

龙鱼有须,胸鳍似龙爪,加上浑身金鳞(或红鳞),因而形似神龙。加上其盘旋灵动,华贵端庄,静时安若处子,动时迅如脱兔,所以其神更似神龙。而且,其缓而大方的游姿,更显出一种高贵、祥和的王者之气。龙鱼作为华人龙情结的最佳寄托对象,走进了千家万户。龙鱼饲养由此风靡,逐渐形成一种文化——龙鱼文化,并成为了中国龙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深受中华文化薰陶的整个东亚文化圈内,龙文化都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影响力。二十世纪,当与龙形神皆似的鱼种——龙鱼出现时,便迅速在东亚文化圈内诸国水族市场上掀起了一阵风潮,尤其在东南亚、日本、台湾等地。固然,这种风潮的出现与传统的龙文化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呢?答案是肯定的,龙鱼本身的观赏性及良好寓意也是其能够迅速风靡东方世界的一个因素。  

首先,龙鱼是一种大型鱼类,体型霸气,游姿迷人,加上一身熠熠生辉的“盔甲”,就像即将出征的统帅,体现出一种王者之气。因此,无论从体态还是从气势来说,其都是极具观赏性的鱼类,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由于龙鱼自身的特点,其本身具有很多良好的寓意。如其寿命很长,有“长命百岁,寿比南山”之寓意;其谐音为“余”,暗含聚财、富贵之意;其形神似龙,是无上权力、尊贵地位的象征等等。龙鱼寄托了如此多的美好愿望,因此被人们看做最佳风水鱼而请进了千家万户。  

最后,也与商人为利益而将其推向商业化的行为有一定影响。任何东西,有了需求就会带来市场,有了市场就会带来规模化生产,就会走向商业化,最终形成一个产业。龙鱼的风靡也是如此。刚开始时,龙鱼只是一种濒临灭绝的自然鱼类,“物以稀为贵”,加上其似龙的外形,受到一些水族爱好者的追捧。随着追捧者的不断增加,市场扩大、需求增加,龙鱼贸易变得有利可图。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催生了东南亚一批养殖场出现。有了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龙鱼这一产业也就随之形成了。当龙鱼成为了一种稳定的产业,其市场自然也就会被不断的推广与扩大,龙鱼作为这一产业的“核心产品”,也就随之开始风靡东亚及东南亚。有龙鱼自身的魅力为保证,有分布全球的华人为使者,有这一产业从业者的大力推广为驱动,龙鱼未来风靡全球不是梦。


顶一下 (0) 踩一下 (0)

爬岩鳅

虾虎鱼

麦穗鱼

军鱼

金苔鼠